年級
|
學科
|
周次
|
內容
|
高二
|
數學
|
01
|
A
|
第一章 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 1.1
空間向量及其運算(一)
|
高二
|
數學
|
01
|
B1
|
第一章 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 1.1
空間向量及其運算(二)(上)
|
高二
|
數學
|
01
|
B2
|
第一章 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 1.1
空間向量及其運算(二)(下)
|
高二
|
數學
|
01
|
C
|
第一章 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 1.2
空間向量基本定理
|
高二
|
數學
|
02
|
A
|
第一章 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 1.3
空間向量及其運算的坐標表示
|
高二
|
數學
|
02
|
B
|
第一章 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 1.4
空間向量的應用(一)
|
高二
|
數學
|
02
|
C
|
第一章 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 1.4
空間向量的應用(二)
|
高二
|
數學
|
03
|
A
|
第一章 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 1.4
空間向量的應用(三)
|
高二
|
數學
|
03
|
B
|
第一章 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 1.4
空間向量的應用(四)
|
高二
|
數學
|
03
|
C
|
第一章 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 1.4
空間向量的應用(五)
|
高二
|
數學
|
04
|
A
|
第一章 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 1.4
空間向量的應用(六)
|
高二
|
數學
|
04
|
B
|
第一章 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 綜合練習(一)
|
高二
|
數學
|
04
|
C
|
第一章 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 綜合練習(二)
|
高二
|
數學
|
05
|
A
|
第二章 直線和圓的方程 2.1
直線的傾斜角和斜率(一)
|
高二
|
數學
|
05
|
B
|
第二章 直線和圓的方程 2.1
直線的傾斜角和斜率(二)
|
高二
|
數學
|
05
|
C
|
第二章 直線和圓的方程 2.2 直線的方程
|
高二
|
數學
|
06
|
A
|
第二章 直線和圓的方程 2.3
直線的交點坐標與距離公式(一)
|
高二
|
數學
|
06
|
B
|
第二章 直線和圓的方程 2.3
直線的交點坐標與距離公式(二)
|
高二
|
數學
|
06
|
C
|
第二章 直線和圓的方程 2.4
圓的方程(一)
|
高二
|
數學
|
06
|
D
|
第二章 直線和圓的方程 2.4
圓的方程(二)
|
高二
|
數學
|
07
|
A
|
第二章 直線和圓的方程 2.5
直線與圓、圓與圓的位置關系(一)
|
高二
|
數學
|
07
|
B
|
第二章 直線和圓的方程 2.5
直線與圓、圓與圓的位置關系(二)
|
高二
|
數學
|
07
|
C
|
第二章 直線和圓的方程 2.5
直線與圓、圓與圓的位置關系(三)
|
高二
|
數學
|
08
|
A
|
第二章 直線和圓的方程
常見的對稱問題及其應用
|
高二
|
數學
|
08
|
B
|
第二章 直線和圓的方程 與圓有關的最值問題
|
高二
|
數學
|
08
|
C
|
第二章 直線和圓的方程 與圓有關的軌跡問題
|
高二
|
數學
|
09
|
A
|
第三章 圓錐曲線的方程 3.1 橢圓(一)
|
高二
|
數學
|
09
|
B
|
第三章 圓錐曲線的方程 3.1 橢圓(二)
|
高二
|
數學
|
09
|
C
|
第三章 圓錐曲線的方程 3.1 橢圓(三)
|
高二
|
數學
|
10
|
A
|
第三章 圓錐曲線的方程 3.2
雙曲線(一)
|
高二
|
數學
|
10
|
B
|
第三章 圓錐曲線的方程 3.2
雙曲線(二)
|
高二
|
數學
|
10
|
C
|
第三章 圓錐曲線的方程 3.2
雙曲線(三)
|
高二
|
數學
|
11
|
A
|
第三章 圓錐曲線的方程 3.3
拋物線(一)
|
高二
|
數學
|
11
|
B
|
第三章 圓錐曲線的方程 3.3
拋物線(二)
|
高二
|
數學
|
11
|
C
|
第三章 圓錐曲線的方程 3.3
拋物線(三)
|
高二
|
數學
|
12
|
A
|
第三章 圓錐曲線的方程 曲線與方程
|
高二
|
數學
|
12
|
B
|
第三章 圓錐曲線的方程
直線與圓錐曲線的位置關系(一)
|
高二
|
數學
|
12
|
C
|
第三章 圓錐曲線的方程
直線與圓錐曲線的位置關系(二)
|
高二
|
數學
|
13
|
A
|
第三章 圓錐曲線的方程
最值、范圍、證明問題
|
高二
|
數學
|
13
|
B
|
第三章 圓錐曲線的方程 定點、定值問題
|
高二
|
數學
|
13
|
C
|
第三章 圓錐曲線的方程
探索性問題及綜合練習
|
高二
|
數學
|
14
|
A
|
第四章 數列 4.1 數列的概念
|
高二
|
數學
|
14
|
B
|
第四章 數列 4.2 等差數列(一)
|
高二
|
數學
|
14
|
C
|
第四章 數列 4.2 等差數列(二)
|
高二
|
數學
|
14
|
D
|
第四章 數列 4.2 等差數列(三)
|
高二
|
數學
|
15
|
A
|
第四章 數列 4.3 等比數列(一)
|
高二
|
數學
|
15
|
B
|
第四章 數列 4.3 等比數列(二)
|
高二
|
數學
|
15
|
C
|
第四章 數列 4.3 等比數列(三)
|
高二
|
數學
|
15
|
D
|
第四章 數列 4.3 等比數列(四)
|
高二
|
數學
|
16
|
A
|
第四章 數列 數列通項公式的求法(一)
|
高二
|
數學
|
16
|
B
|
第四章 數列 數列通項公式的求法(二)
|
高二
|
數學
|
16
|
C
|
第四章 數列 數列求和(一)
|
高二
|
數學
|
17
|
A
|
第四章 數列 數列求和(二)
|
高二
|
數學
|
17
|
B
|
第四章 數列 求數列an的前2n項和S2n
|
高二
|
數學
|
17
|
C
|
第四章 數列 對項數n分奇偶討論的題目
|
高二
|
語文
|
01
|
A
|
《論語》十二章(一)
|
高二
|
語文
|
01
|
B
|
《論語》十二章(二)
|
高二
|
語文
|
01
|
C
|
《大學之道》(一)
|
高二
|
語文
|
02
|
A
|
《大學之道》(二)
|
高二
|
語文
|
02
|
B
|
《人皆有不忍之心》(一)
|
高二
|
語文
|
02
|
C
|
《人皆有不忍之心》(二)
|
高二
|
語文
|
02
|
D
|
通假字辨識三法
|
高二
|
語文
|
03
|
A
|
《老子》四章(一)
|
高二
|
語文
|
03
|
B
|
《老子》四章(二)
|
高二
|
語文
|
03
|
C
|
《五石之瓠》(一)
|
高二
|
語文
|
04
|
A
|
《五石之瓠》(二)
|
高二
|
語文
|
04
|
B
|
文言特殊句式之判斷句
|
高二
|
語文
|
04
|
C
|
《兼愛》(一)
|
高二
|
語文
|
05
|
A
|
《兼愛》(二)
|
高二
|
語文
|
05
|
B
|
文言特殊用法之使動用法
|
高二
|
語文
|
05
|
C
|
文言文閱讀(一)
|
高二
|
語文
|
06
|
A
|
《中國人民站起來了》
|
高二
|
語文
|
06
|
B
|
三步破解實用類文本閱讀客觀題(一)
|
高二
|
語文
|
07
|
A
|
《長征勝利萬歲》
|
高二
|
語文
|
07
|
B
|
實用類文本閱讀(二)
|
高二
|
語文
|
07
|
C
|
《別了,“不列顛尼亞”》
|
高二
|
語文
|
08
|
A
|
擬寫新聞
|
高二
|
語文
|
08
|
B
|
《大衛·科波菲爾》(一)
|
高二
|
語文
|
08
|
C
|
《大衛·科波菲爾》(二)
|
高二
|
語文
|
09
|
A
|
小說閱讀(一)
|
高二
|
語文
|
09
|
B
|
《復活》(一)
|
高二
|
語文
|
09
|
C
|
《復活》(二)
|
高二
|
語文
|
10
|
A
|
小說閱讀(二)
|
高二
|
語文
|
10
|
B
|
第四單元 邏輯的力量(一)
|
高二
|
語文
|
10
|
C
|
第四單元 邏輯的力量(二)
|
高二
|
語文
|
11
|
A
|
第四單元 邏輯的力量(三)
|
高二
|
語文
|
11
|
B
|
第四單元 邏輯的力量(四)
|
高二
|
語文
|
11
|
C
|
第四單元 邏輯的力量(五)
|
高二
|
語文
|
12
|
A
|
任務驅動型作文
|
高二
|
語文
|
12
|
B
|
《屈原列傳》(一)
|
高二
|
語文
|
13
|
A
|
《屈原列傳》(二)
|
高二
|
語文
|
13
|
B
|
文言文閱讀(二)
|
高二
|
語文
|
13
|
C
|
《蘇武傳》(一)
|
高二
|
語文
|
14
|
A
|
《蘇武傳》(二)
|
高二
|
語文
|
14
|
B
|
《過秦論》(一)
|
高二
|
語文
|
14
|
C
|
《過秦論》(二)
|
高二
|
語文
|
15
|
A
|
《五代史伶官傳序》(一)
|
高二
|
語文
|
15
|
B
|
《五代史伶官傳序》(二)
|
高二
|
語文
|
15
|
C
|
文言文閱讀(三)
|
高二
|
語文
|
16
|
A
|
《社會歷史的決定性基礎》
|
高二
|
語文
|
16
|
B
|
論述類文章閱讀題 干擾點設置(一)
|
高二
|
語文
|
16
|
C
|
《改造我們的學習》
|
高二
|
語文
|
17
|
A
|
《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?》
|
高二
|
語文
|
17
|
B
|
論述類文章閱讀題 干擾點設置(二)
|
高二
|
語文
|
17
|
C
|
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》
|
高二
|
語文
|
18
|
A
|
論述類文章閱讀題 干擾點設置(三)
|
高二
|
語文
|
18
|
B
|
實用類文本閱讀練習
|
高二
|
語文
|
18
|
C
|
作文訓練
|
高二
|
英語
|
01
|
A
|
Unit One Laugh out
loud!(一)
|
高二
|
英語
|
01
|
B
|
Unit One Laugh out
loud!(二)
|
高二
|
英語
|
01
|
C
|
非限制性定語從句
|
高二
|
英語
|
02
|
A
|
Unit One Onwards and
upwards(一)
|
高二
|
英語
|
02
|
B
|
Unit One Onwards and
upwards(二)
|
高二
|
英語
|
02
|
C
|
Grammar— -ing and
to-infinitive as object
|
高二
|
英語
|
03
|
A
|
Unit Three Faster,
higher, stronger(一)
|
高二
|
英語
|
03
|
B
|
Unit Three Faster,
higher, stronger(二)
|
高二
|
英語
|
04
|
A1
|
Unit Four Meeting the
muse(一)(上)
|
高二
|
英語
|
04
|
A2
|
Unit Four Meeting the
muse(一)(下)
|
高二
|
英語
|
04
|
B
|
Unit Four Meeting the
muse(二)
|
高二
|
英語
|
05
|
A
|
v.ing形式作主語
|
高二
|
英語
|
05
|
B
|
非謂語動詞作表語
|
高二
|
英語
|
05
|
C
|
非謂語動詞專練(一)
|
高二
|
英語
|
05
|
D
|
非謂語動詞專練(二)
|
高二
|
英語
|
06
|
A
|
Unit Five Revealing
nature(一)
|
高二
|
英語
|
06
|
B
|
Unit Five Revealing
nature(二)
|
高二
|
英語
|
06
|
C
|
Unit Five Revealing
nature(三)
|
高二
|
英語
|
07
|
A
|
過去完成時
|
高二
|
英語
|
07
|
B
|
時態專項練習
|
高二
|
英語
|
08
|
A1
|
Unit Six Nurturing
nature(一)(上)
|
高二
|
英語
|
08
|
A2
|
Unit Six Nurturing
nature(一)(下)
|
高二
|
英語
|
08
|
B
|
Unit Six Nurturing
nature(二)
|
高二
|
英語
|
08
|
C
|
現在完成進行時
|
高二
|
英語
|
09
|
A
|
Unit Four Meeting the
muse(三)
|
高二
|
英語
|
09
|
B
|
Unit Five Revealing
nature(四)
|
高二
|
英語
|
09
|
C
|
Unit Six Nurturing
nature(三)
|
高二
|
英語
|
10
|
A
|
期中復習(一)
|
高二
|
英語
|
10
|
B
|
期中復習(二)
|
高二
|
英語
|
10
|
C
|
期中復習(三)
|
高二
|
英語
|
11
|
A
|
Unit One Growing
up(一)
|
高二
|
英語
|
11
|
B
|
Unit One Growing
up(二)
|
高二
|
英語
|
11
|
C
|
Unit One Growing
up(三)
|
高二
|
英語
|
12
|
A
|
Unit One Growing
up(四)
|
高二
|
英語
|
12
|
B
|
Unit One Growing
up(五)
|
高二
|
英語
|
12
|
C
|
Unit One Growing
up(六)
|
高二
|
英語
|
12
|
D
|
Unit One Growing
up(七)
|
高二
|
英語
|
13
|
A
|
Unit Two Improving
Yourself(一)
|
高二
|
英語
|
13
|
B
|
Unit Two Improving
Yourself(二)
|
高二
|
英語
|
13
|
C
|
Unit Two Improving
Yourself(三)
|
高二
|
英語
|
14
|
A
|
Unit Two Improving
Yourself(四)
|
高二
|
英語
|
14
|
B
|
Unit Two Improving
Yourself(五)
|
高二
|
英語
|
15
|
A
|
Unit Three Times
change!(一)
|
高二
|
英語
|
15
|
B
|
Unit Three Times
change!(二)
|
高二
|
英語
|
16
|
A
|
Unit Three Times
change!(三)
|
高二
|
英語
|
16
|
B
|
Unit Three Times
change!(四)
|
高二
|
物理
|
01
|
A
|
第十一章
電路及其應用(一) 電源和電流
|
高二
|
物理
|
01
|
B
|
第十一章 電路及其應用(二)
導體的電阻與電阻率
|
高二
|
物理
|
01
|
C
|
第十一章 電路及其應用(三)
導體的伏安特性曲線
|
高二
|
物理
|
02
|
A
|
第十一章
電路及其應用(四) 測量工具的使用與電學實驗方法
|
高二
|
物理
|
02
|
B
|
第十一章
電路及其應用(五) 導體電阻率的測量
|
高二
|
物理
|
02
|
C
|
第十一章 電路及其應用(六)
測繪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
|
高二
|
物理
|
03
|
A
|
第十一章 電路及其應用(七)
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
|
高二
|
物理
|
03
|
B
|
第十一章 電路及其應用(八) 電表的改裝
|
高二
|
物理
|
03
|
C
|
第十一章 電路及其應用(九)
練習使用多用電表
|
高二
|
物理
|
04
|
A
|
第十二章 電能 能量守恒定律(一)
電功率和焦耳定律
|
高二
|
物理
|
04
|
B
|
第十二章
電能 能量守恒定律(二) 非純電阻電路問題的分析
|
高二
|
物理
|
04
|
C
|
第十二章 電能 能量守恒定律(三)
電動勢和內阻
|
高二
|
物理
|
05
|
A
|
第十二章 電能 能量守恒定律(四)
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
|
高二
|
物理
|
05
|
B
|
第十二章 電能 能量守恒定律(五)
閉合電路動態問題的分析與功率問題
|
高二
|
物理
|
05
|
C
|
第十二章 電能 能量守恒定律(六)
含容電路的分析與計算
|
高二
|
物理
|
06
|
A
|
第十二章 電能 能量守恒定律(七)
歐姆表原理
|
高二
|
物理
|
06
|
B
|
第十二章 電能 能量守恒定律(八)
測定電源電動勢和內阻
|
高二
|
物理
|
06
|
C
|
第十二章 電能 能量守恒定律(九)
能源與可持續發展
|
高二
|
物理
|
07
|
A
|
第十三章 電磁感應與電磁波初步(一)
磁場與磁感線
|
高二
|
物理
|
07
|
B
|
第十三章 電磁感應與電磁波初步(二)
地磁場和安培定則
|
高二
|
物理
|
07
|
C
|
第十三章 電磁感應與電磁波初步(三)
磁感應強度
|
高二
|
物理
|
08
|
A
|
第十三章 電磁感應與電磁波初步(四)
磁通量與磁場的疊加
|
高二
|
物理
|
08
|
B
|
第十三章 電磁感應與電磁波初步(五)
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
|
高二
|
物理
|
08
|
C
|
第十三章 電磁感應與電磁波初步(六)
電磁感應現象的應用
|
高二
|
物理
|
09
|
A
|
第十三章 電磁感應與電磁波初步(七)
電磁場與電磁波
|
高二
|
物理
|
09
|
B
|
第十三章 電磁感應與電磁波初步(八)
熱輻射與黑體輻射
|
高二
|
物理
|
09
|
C
|
第十三章 電磁感應與電磁波初步(九)
能量量子化與能級
|
高二
|
物理
|
10
|
A
|
靜電場部分復習
|
高二
|
物理
|
10
|
B
|
電路電能部分復習
|
高二
|
物理
|
10
|
C
|
電磁感應與電磁波初步部分復習
|
高二
|
物理
|
11
|
A
|
第一章 安培力與洛倫茲力(一)
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力
|
高二
|
物理
|
11
|
B
|
第一章 安培力與洛倫茲力(二)
安培力的應用
|
高二
|
物理
|
11
|
C
|
第一章 安培力與洛倫茲力(三)
安培力作用下的導體平衡與牛頓第二定律的綜合
|
高二
|
物理
|
12
|
A
|
第一章 安培力與洛倫茲力(四)
磁場對運動電荷的作用力
|
高二
|
物理
|
12
|
B
|
第一章 安培力與洛倫茲力(五)
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直線運動
|
高二
|
物理
|
12
|
C
|
第一章 安培力與洛倫茲力(六)
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曲線運動
|
高二
|
物理
|
13
|
A
|
第一章 安培力與洛倫茲力(七)
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特點
|
高二
|
物理
|
13
|
B
|
第一章 安培力與洛倫茲力(八)
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勻速圓周運動
|
高二
|
物理
|
13
|
C
|
第一章 安培力與洛倫茲力(九)
帶電粒子在有界磁場中運動的臨界問題
|
高二
|
物理
|
14
|
A
|
第一章 安培力與洛倫茲力(十)
帶電粒子在組合場和疊加場中的運動
|
高二
|
物理
|
14
|
B
|
第一章 安培力與洛倫茲力(十一)
霍爾元件與質譜儀
|
高二
|
物理
|
14
|
C
|
第一章 安培力與洛倫茲力(十二)
回旋加速器
|
高二
|
物理
|
15
|
A
|
第二章
電磁感應(一) 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則
|
高二
|
物理
|
15
|
B
|
第二章
電磁感應(二) 楞次定律的應用
|
高二
|
物理
|
15
|
C
|
第二章
電磁感應(三)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
|
高二
|
物理
|
16
|
A
|
第二章 電磁感應(四)
電磁感應中的兩種電動勢
|
高二
|
物理
|
16
|
B
|
第二章 電磁感應(五)
電磁感應中的電路問題
|
高二
|
物理
|
16
|
C
|
第二章 電磁感應(六)
電磁感應中的電荷量問題
|
高二
|
物理
|
16
|
D
|
第二章 電磁感應(七)
電磁感應中的圖像問題
|
高二
|
化學
|
01
|
A
|
第一章 化學反應的熱效應 第一節
反應熱(一)
|
高二
|
化學
|
01
|
B
|
第一章 化學反應的熱效應 第一節
反應熱(二)
|
高二
|
化學
|
01
|
C
|
第一章 化學反應的熱效應 第一節
反應熱(三)
|
高二
|
化學
|
02
|
A
|
第一章
化學反應的熱效應 第二節 反應熱的計算(一)
|
高二
|
化學
|
02
|
B
|
第一章
化學反應的熱效應 第二節 反應熱的計算(二)
|
高二
|
化學
|
02
|
C
|
第一章
化學反應的熱效應 第二節 反應熱的計算(三)
|
高二
|
化學
|
03
|
A
|
第一章 化學反應的熱效應 章末復習(一)
|
高二
|
化學
|
03
|
B
|
第一章 化學反應的熱效應 章末復習(二)
|
高二
|
化學
|
03
|
C
|
第一章 化學反應的熱效應 章末復習(三)
|
高二
|
化學
|
04
|
A
|
第二章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第一節
化學反應速率(一)
|
高二
|
化學
|
04
|
B
|
第二章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第一節
化學反應速率(二)
|
高二
|
化學
|
04
|
C
|
第二章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第一節
化學反應速率(三)
|
高二
|
化學
|
05
|
A
|
第二章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第二節
化學平衡(一)
|
高二
|
化學
|
05
|
B
|
第二章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第二節
化學平衡(二)
|
高二
|
化學
|
05
|
C
|
第二章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第二節
化學平衡(三)
|
高二
|
化學
|
06
|
A
|
第二章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第二節
化學平衡(四)
|
高二
|
化學
|
06
|
B
|
第二章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第二節
化學平衡(五)
|
高二
|
化學
|
06
|
C
|
第二章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第二節
化學平衡(六)
|
高二
|
化學
|
07
|
A
|
第二章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第二節
化學平衡(七)
|
高二
|
化學
|
07
|
B
|
第二章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第二節
化學平衡(八)
|
高二
|
化學
|
07
|
C
|
第二章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第二節
化學平衡(九)
|
高二
|
化學
|
08
|
A
|
第二章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第二節
化學平衡(十)
|
高二
|
化學
|
08
|
B
|
第二章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第二節
化學平衡(十一)
|
高二
|
化學
|
08
|
C
|
第二章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第二節
化學平衡(十二)
|
高二
|
化學
|
09
|
A
|
第二章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第二節
化學平衡(十三)
|
高二
|
化學
|
09
|
B
|
第二章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第二節
化學平衡(十四)
|
高二
|
化學
|
09
|
C
|
第二章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第二節
化學平衡(十五)
|
高二
|
化學
|
10
|
A
|
第二章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第三節
化學反應的方向 第四節 化學反應的調控 期中復習(一)
|
高二
|
化學
|
10
|
B
|
第二章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第三節
化學反應的方向 第四節 化學反應的調控 期中復習(二)
|
高二
|
化學
|
10
|
C
|
第二章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第三節
化學反應的方向 第四節 化學反應的調控 期中復習(三)
|
高二
|
化學
|
11
|
A
|
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離子反應與平衡 第一節
電離平衡(一)
|
高二
|
化學
|
11
|
B
|
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離子反應與平衡 第一節
電離平衡(二)
|
高二
|
化學
|
11
|
C
|
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離子反應與平衡 第一節
電離平衡(三)
|
高二
|
化學
|
12
|
A
|
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離子反應與平衡 第二節
水的電離和溶液的pH(一)
|
高二
|
化學
|
12
|
B
|
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離子反應與平衡 第二節
水的電離和溶液的pH(二)
|
高二
|
化學
|
12
|
C
|
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離子反應與平衡 第二節
水的電離和溶液的pH(三)
|
高二
|
化學
|
13
|
A
|
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離子反應與平衡 第二節
水的電離和溶液的pH(四)
|
高二
|
化學
|
13
|
B
|
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離子反應與平衡 第二節
水的電離和溶液的pH(五)
|
高二
|
化學
|
13
|
C
|
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離子反應與平衡 第二節
水的電離和溶液的pH(六)
|
高二
|
化學
|
14
|
A
|
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離子反應與平衡 第三節
鹽類的水解(一)
|
高二
|
化學
|
14
|
B
|
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離子反應與平衡 第三節
鹽類的水解(二)
|
高二
|
化學
|
14
|
C
|
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離子反應與平衡 第三節
鹽類的水解(三)
|
高二
|
化學
|
15
|
A
|
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離子反應與平衡 第四節
沉淀溶解平衡(一)
|
高二
|
化學
|
15
|
B
|
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離子反應與平衡 第四節
沉淀溶解平衡(二)
|
高二
|
化學
|
15
|
C
|
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離子反應與平衡 第四節
沉淀溶解平衡(三)
|
高二
|
化學
|
16
|
A
|
第四章 化學反應與電能 第一節
原電池(一)
|
高二
|
化學
|
16
|
B
|
第四章 化學反應與電能 第一節
原電池(二)
|
高二
|
化學
|
16
|
C
|
第四章 化學反應與電能 第一節
原電池(三)
|
高二
|
生物
|
01
|
A1
|
第一章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第1節
細胞生活的環境(上)
|
高二
|
生物
|
01
|
A2
|
第一章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第1節
細胞生活的環境(下)
|
高二
|
生物
|
01
|
B
|
第一章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第2節
內環境穩態(一)
|
高二
|
生物
|
02
|
A
|
第一章
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第2節 內環境穩態(二)
|
高二
|
生物
|
02
|
B
|
第一章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第1節
細胞生活的環境(二)
|
高二
|
生物
|
02
|
C
|
第一章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第2節
內環境穩態(三)
|
高二
|
生物
|
03
|
A1
|
第二章 神經調節 第1節
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(一)(上)
|
高二
|
生物
|
03
|
A2
|
第二章 神經調節 第1節
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(一)(下)
|
高二
|
生物
|
03
|
B
|
第二章
神經調節 第2節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(一)
|
高二
|
生物
|
04
|
A
|
第二章 神經調節 第1節
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(二) 第2節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(二)
|
高二
|
生物
|
04
|
B
|
第二章 神經調節 第3節
神經沖動的產生和傳導(一)
|
高二
|
生物
|
05
|
A
|
第二章 神經調節 第3節
神經沖動的產生和傳導(二)
|
高二
|
生物
|
05
|
B
|
第二章 神經調節 第3節
神經沖動的產生和傳導(三)
|
高二
|
生物
|
06
|
A
|
第二章 神經調節 第3節
神經沖動的產生和傳導(四)
|
高二
|
生物
|
06
|
B
|
第二章 神經調節 第2節
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(三)
|
高二
|
生物
|
07
|
A1
|
第二章
神經調節 第3節 神經沖動的產生和傳導(五)(上)
|
高二
|
生物
|
07
|
A2
|
第二章
神經調節 第3節 神經沖動的產生和傳導(五)(下)
|
高二
|
生物
|
07
|
B
|
第二章 神經調節 第4節
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(一)
|
高二
|
生物
|
08
|
A
|
第二章 神經調節 第4節
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(二)
|
高二
|
生物
|
08
|
B
|
第二章
神經調節 第5節 人腦的高級功能
|
高二
|
生物
|
08
|
C
|
第三章
體液調節 第1節 激素與內分泌系統(一)
|
高二
|
生物
|
09
|
A
|
第三章 體液調節
神經系統分級調節和大腦的高級功能練習題
|
高二
|
生物
|
09
|
B
|
第三章
體液調節 第1節 激素與內分泌系統(二)
|
高二
|
生物
|
09
|
C
|
第三章
體液調節 第1節 激素與內分泌系統(三)
|
高二
|
生物
|
10
|
A
|
第三章
體液調節 第1節 激素與內分泌系統(四)
|
高二
|
生物
|
10
|
B
|
第三章
體液調節 第1節 激素與內分泌系統(五)
|
高二
|
生物
|
10
|
C
|
第三章 體液調節 第2節
激素調節的過程(一)
|
高二
|
生物
|
10
|
D
|
第三章 體液調節 第2節
激素調節的過程(二)
|
高二
|
生物
|
11
|
A
|
第三章 體液調節 第2節
激素調節的過程(三)
|
高二
|
生物
|
11
|
B
|
第三章 體液調節 第3節
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(一)
|
高二
|
生物
|
11
|
C
|
第三章 體液調節 第3節
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(二)
|
高二
|
生物
|
12
|
A
|
第四章 免疫調節 第1節
免疫系統的組成和功能(一)
|
高二
|
生物
|
12
|
B
|
第四章 免疫調節 第2節 特異性免疫(一)
|
高二
|
生物
|
12
|
C
|
第四章 免疫調節 第2節 特異性免疫(二)
|
高二
|
生物
|
13
|
A
|
第四章 免疫調節 第2節 特異性免疫(三)
|
高二
|
生物
|
13
|
B
|
第四章 免疫調節 第2節 特異性免疫(四)
|
高二
|
生物
|
13
|
C
|
第四章 免疫調節 第2節 特異性免疫(五)
|
高二
|
生物
|
14
|
A
|
第四章 免疫調節 第2節 特異性免疫(六)
|
高二
|
生物
|
14
|
B
|
第四章 免疫調節 第3節 免疫失調(一)
|
高二
|
生物
|
14
|
C
|
第四章 免疫調節 第4節
免疫學的應用(一)
|
高二
|
生物
|
15
|
A
|
第四章 免疫調節 第3節 免疫失調(二)
第4節 免疫學的應用(二)
|
高二
|
生物
|
15
|
B
|
第五章 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 第1節
植物生長素(一)
|
高二
|
生物
|
15
|
C
|
第五章 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 第1節
植物生長素(二)
|
高二
|
生物
|
16
|
A
|
第五章 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 第1節
植物生長素(三)
|
高二
|
生物
|
16
|
B
|
第五章 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 第1節
植物生長素(四)
|
高二
|
生物
|
17
|
A
|
第五章 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 第2節
其他植物激素
|
高二
|
生物
|
17
|
B
|
第五章 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 第3節
植物生長調節的應用
|
高二
|
生物
|
17
|
C
|
第五章 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 第4節
環境因素參與調節植物的生命活動(一)
|
高二
|
生物
|
18
|
A1
|
第五章 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 第4節
環境因素參與調節植物的生命活動(二)(上)
|
高二
|
生物
|
18
|
A2
|
第五章 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 第4節
環境因素參與調節植物的生命活動(二)(下)
|
高二
|
生物
|
18
|
B
|
期末復習
|
高二
|
政治
|
01
|
A
|
必修4《哲學與文化》模塊概述及 第一單元
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(第一部分)(一)
|
高二
|
政治
|
01
|
B
|
必修4《哲學與文化》模塊概述及 第一單元
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(第一部分)(二)
|
高二
|
政治
|
02
|
A
|
必修4《哲學與文化》模塊概述及 第一單元
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(第一部分)(三)
|
高二
|
政治
|
02
|
B
|
必修4《哲學與文化》模塊概述及 第一單元
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(第一部分)(四)
|
高二
|
政治
|
03
|
A
|
必修4《哲學與文化》 第一單元
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(第二部分)(一)
|
高二
|
政治
|
03
|
B
|
必修4《哲學與文化》 第一單元
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(第二部分)(二)
|
高二
|
政治
|
04
|
A
|
必修4《哲學與文化》 第一單元
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(第二部分)(三)
|
高二
|
政治
|
04
|
B
|
必修4《哲學與文化》 第一單元
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(第二部分)(四)
|
高二
|
政治
|
05
|
A
|
必修4《哲學與文化》 第一單元
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(第三部分)(一)
|
高二
|
政治
|
05
|
B
|
必修4《哲學與文化》 第一單元
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(第三部分)(二)
|
高二
|
政治
|
06
|
A
|
必修4《哲學與文化》 第一單元
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(第三部分)(三)
|
高二
|
政治
|
06
|
B
|
必修4《哲學與文化》 第一單元
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(第三部分)(四)
|
高二
|
政治
|
07
|
A
|
必修4《哲學與文化》 第一單元
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(第三部分)(五)
|
高二
|
政治
|
07
|
B
|
必修4《哲學與文化》 第一單元
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(第三部分)(六)
|
高二
|
政治
|
08
|
A
|
必修4《哲學與文化》 第一單元
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(第三部分)(七)
|
高二
|
政治
|
08
|
B
|
必修4《哲學與文化》 第一單元
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(第三部分)(八)
|
高二
|
政治
|
09
|
A
|
必修4《哲學與文化》 第一單元
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(第三部分)(九)
|
高二
|
政治
|
09
|
B
|
必修4《哲學與文化》 第一單元
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(第三部分)(十)
|
高二
|
政治
|
09
|
C
|
必修4《哲學與文化》 第一單元
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(第三部分)(十一)
|
高二
|
政治
|
10
|
A
|
必修4《哲學與文化》
第二單元 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(第一部分)(一)
|
高二
|
政治
|
10
|
B
|
必修4《哲學與文化》 第二單元
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(第一部分)(二)
|
高二
|
歷史
|
01
|
A
|
第一單元 政治制度(一) 第一課
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展
|
高二
|
歷史
|
01
|
B
|
第一單元 政治制度(二) 第二課
西方國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變(一)
|
高二
|
歷史
|
01
|
C
|
第一單元 政治制度(三) 第二課
西方國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變(二)
|
高二
|
歷史
|
02
|
A
|
第一單元 政治制度(四) 第三課
中國近代至當代政治制度的演變(一)
|
高二
|
歷史
|
02
|
B
|
第一單元 政治制度(五) 第三課
中國近代至當代政治制度的演變(二)
|
高二
|
歷史
|
03
|
A
|
第一單元 政治制度(六) 第四課
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
|
高二
|
歷史
|
03
|
B
|
第二單元
官員的選拔與管理(一) 第五課 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
|
高二
|
歷史
|
04
|
A
|
第二單元
官員的選拔與管理(二) 第六課 西方的文官制度
|
高二
|
歷史
|
04
|
B
|
第二單元 官員的選拔與管理(三) 第七課
近代以來中國的官員選拔與管理
|
高二
|
歷史
|
05
|
A
|
第三單元
法律與教化(一) 第八課 中國古代的法治與禮教
|
高二
|
歷史
|
05
|
B
|
第三單元
法律與教化(二) 第九課 近代西方的法律與教化
|
高二
|
歷史
|
06
|
A
|
第三單元
法律與教化(三) 第十課 當代中國的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
|
高二
|
歷史
|
06
|
B
|
第四單元 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(一)
第十一課 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
|
高二
|
歷史
|
07
|
A
|
第四單元 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(二)
第十二課 近代西方民族國家與國際法的發展
|
高二
|
歷史
|
07
|
B
|
第四單元 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(三)
第十三課 當代中國的民族政策
|
高二
|
歷史
|
08
|
A
|
第四單元 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(四)
第十四課 當代中國的外交
|
高二
|
歷史
|
08
|
B
|
第五單元 貨幣與賦稅制度(一) 第十五課
貨幣的使用與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
|
高二
|
歷史
|
09
|
A
|
第五單元 貨幣與賦稅制度(二) 第十六課
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
|
高二
|
歷史
|
09
|
B
|
第六單元 基層治理與社會保障(一)
第十七課 中國古代的戶籍制度與社會治理
|
高二
|
歷史
|
10
|
A
|
第六單元 基層治理與社會保障(二)
第十八課 世界主要國家的基層治理與社會保障
|
高二
|
歷史
|
10
|
B
|
活動課 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國家治理
|
高二
|
歷史
|
11
|
A
|
第一單元 食物生產與社會生活(一) 第1課
從食物采集到食物生產
|
高二
|
歷史
|
11
|
B
|
第一單元 食物生產與社會生活(二) 第2課
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
|
高二
|
歷史
|
12
|
A
|
第一單元
食物生產與社會生活(三) 第3課 現代食物的生產、儲備與食品安全
|
高二
|
歷史
|
12
|
B
|
第二單元 生產工具與勞作方式(一) 第4課
古代的生產工具與勞作
|
高二
|
歷史
|
13
|
A
|
第二單元
生產工具與勞作方式(二) 第5課 工業革命與工廠制度
|
高二
|
歷史
|
13
|
B
|
第二單元
生產工具與勞作方式(三) 第6課 現代科技進步與人類社會發展
|
高二
|
歷史
|
14
|
A
|
第三單元
商業貿易與日常生活(一) 第7課 古代的商業貿易
|
高二
|
歷史
|
14
|
B
|
第三單元
商業貿易與日常生活(二) 第8課 世界市場與商業貿易
|
高二
|
歷史
|
15
|
A
|
第三單元
商業貿易與日常生活(三) 第9課 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
|
高二
|
歷史
|
15
|
B
|
第四單元
村落、城鎮與居住環境(一) 第10課 古代的村落、集鎮和城市
|
高二
|
歷史
|
16
|
A
|
第四單元
村落、城鎮與居住環境(二) 第11課 近代以來的城市化進程
|
高二
|
歷史
|
16
|
B
|
第五單元
交通與社會變遷(一) 第12課 水陸交通的變遷
|
高二
|
歷史
|
17
|
A
|
第五單元 交通與社會變遷(二) 第13課
現代交通運輸的新變化
|
高二
|
歷史
|
17
|
B
|
第六單元 醫療與公共衛生(一) 第14課
歷史上的疫病與醫學成就
|
高二
|
歷史
|
18
|
A
|
第六單元 醫療與公共衛生(二) 第15課
現代醫療衛生體系與社會生活
|
高二
|
歷史
|
18
|
B1
|
復習課:白銀流入中的晚明變局(上)
|
高二
|
歷史
|
18
|
B2
|
復習課:白銀流入中的晚明變局(下)
|
高二
|
地理
|
01
|
A1
|
第一章
地球的運動 第一節 地球的自轉和公轉(一)(上)
|
高二
|
地理
|
01
|
A2
|
第一章
地球的運動 第一節 地球的自轉和公轉(一)(下)
|
高二
|
地理
|
01
|
B
|
第一章
地球的運動 第一節 地球的自轉和公轉(二)
|
高二
|
地理
|
02
|
A
|
第一章 地球的運動 第一節
地球的自轉和公轉(三)
|
高二
|
地理
|
02
|
B
|
第一章 地球的運動 第二節
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(一)
|
高二
|
地理
|
02
|
C
|
第一章 地球的運動 第二節
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(二)
|
高二
|
地理
|
03
|
A
|
第一章 地球的運動 第二節
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(三)
|
高二
|
地理
|
03
|
B
|
第一章 地球的運動 第二節
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(四)
|
高二
|
地理
|
03
|
C
|
第一章
地球的運動 檢測(一)
|
高二
|
地理
|
04
|
A
|
第一章
地球的運動 檢測(二)
|
高二
|
地理
|
04
|
B
|
第二章
地表形態的變化 第一節 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作用(一)
|
高二
|
地理
|
04
|
C
|
第二章
地表形態的變化 第一節 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作用(二)
|
高二
|
地理
|
05
|
A
|
第二章
地表形態的變化 第二節 巖石圈的物質組成及循環
|
高二
|
地理
|
05
|
B
|
第二章
地表形態的變化 第一節 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作用(三)
|
高二
|
地理
|
05
|
C
|
第二章
地表形態的變化 第一節 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作用(四)
|
高二
|
地理
|
06
|
A
|
第二章 地表形態的變化 第一節
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作用(五)
|
高二
|
地理
|
06
|
B
|
第二章 地表形態的變化 第一節
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作用(六)
|
高二
|
地理
|
06
|
C
|
第二章
地表形態的變化 檢測(一)
|
高二
|
地理
|
07
|
A
|
第二章
地表形態的變化 檢測(二)
|
高二
|
地理
|
07
|
B
|
第三章 天氣的成因與氣候的形成 第一節
常見天氣現象及成因(一)
|
高二
|
地理
|
07
|
C
|
第三章 天氣的成因與氣候的形成 第一節
常見天氣現象及成因(二)
|
高二
|
地理
|
08
|
A
|
第三章 天氣的成因與氣候的形成 第一節
常見天氣現象及成因(三)
|
高二
|
地理
|
08
|
B
|
第三章 天氣的成因與氣候的形成 第一節
常見天氣現象及成因(四)
|
高二
|
地理
|
08
|
C
|
第三章 天氣的成因與氣候的形成 第一節
常見天氣現象及成因(五)
|
高二
|
地理
|
09
|
A
|
第三章 天氣的成因與氣候的形成 第二節
氣壓帶、風帶對氣候的影響(一)
|
高二
|
地理
|
09
|
B
|
第三章 天氣的成因與氣候的形成 第二節
氣壓帶、風帶對氣候的影響(二)
|
高二
|
地理
|
10
|
A
|
第三章 天氣的成因與氣候的形成 第二節
氣壓帶、風帶對氣候的影響(三)
|
高二
|
地理
|
10
|
B1
|
第三章 天氣的成因與氣候的形成 第二節
氣壓帶、風帶對氣候的影響(四)(上)
|
高二
|
地理
|
10
|
B2
|
第三章 天氣的成因與氣候的形成 第二節
氣壓帶、風帶對氣候的影響(四)(下)
|
高二
|
地理
|
10
|
C
|
第三章 天氣的成因與氣候的形成 第三節
氣候的形成及其對自然地理景觀的影響(一)
|
高二
|
地理
|
11
|
A
|
第三章 天氣的成因與氣候的形成 第三節
氣候的形成及其對自然地理景觀的影響(二)
|
高二
|
地理
|
11
|
B
|
第三章 天氣的成因與氣候的形成 第三節
氣候的形成及其對自然地理景觀的影響(三)
|
高二
|
地理
|
11
|
C
|
第三章 天氣的成因與氣候的形成
氣候特征(一)
|
高二
|
地理
|
12
|
A
|
第三章 天氣的成因與氣候的形成
氣候特征(二)
|
高二
|
地理
|
12
|
B
|
第三章 天氣的成因與氣候的形成
核心素養專項練
|
高二
|
地理
|
12
|
C
|
第三章 天氣的成因與氣候的形成
章末檢測試卷(一)
|
高二
|
地理
|
13
|
A
|
第三章 天氣的成因與氣候的形成
章末檢測試卷(二)
|
高二
|
地理
|
13
|
B
|
第四章
地球上水的運動與能量交換 第一節 陸地水體及其關系(一)
|
高二
|
地理
|
13
|
C
|
第四章
地球上水的運動與能量交換 第一節 陸地水體及其關系(二)
|
高二
|
地理
|
14
|
A
|
第四章 地球上水的運動與能量交換 第二節
世界洋流的分布與影響(一)
|
高二
|
地理
|
14
|
B
|
第四章 地球上水的運動與能量交換 第二節
世界洋流的分布與影響(二)
|
高二
|
地理
|
14
|
C
|
第四章 地球上水的運動與能量交換 第二節
世界洋流的分布與影響(三) 專題 河流特征描述(一)
|
高二
|
地理
|
15
|
A
|
第四章 地球上水的運動與能量交換 第二節
世界洋流的分布與影響(四) 專題 河流特征描述(二)
|
高二
|
地理
|
15
|
B
|
第四章 地球上水的運動與能量交換 第三節
海—氣相互作用及其影響(一)
|
高二
|
地理
|
15
|
C
|
第四章 地球上水的運動與能量交換 第三節
海—氣相互作用及其影響(二)
|
高二
|
地理
|
16
|
A
|
第四章 地球上水的運動與能量交換 第三節
海—氣相互作用及其影響(三)
|
高二
|
地理
|
16
|
B
|
第四章 地球上水的運動與能量交換
章末檢測試卷(一)
|
高二
|
地理
|
16
|
C
|
第四章 地球上水的運動與能量交換
章末檢測試卷(二)
|